欢迎访问中国设备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网站地图 | 免责说明
   咨询介绍
   专家介绍
   案例介绍
   专家视点
   经验交流
你当前的位置:管理咨询 ->专家视点
“现代设备管理”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作者:刘德峰   发布时间:2012/11/9   阅读:10627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设备管理现代化就一直是设备管理业界谋求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主题。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尽管企业的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备管理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仍然困惑于设备管理现代化问题而不知现代设备管理该怎样来描述。
       如果说“现代”一词是相对于不太久远的过往而言的话,“现代设备管理”也只是新近时期设备管理的一种代表性状态而已。可能是近代以来国人过度将“现代”这个词语赋予了“先进性”这样似是而非的意义的关系,在我们言谈之中的“现代”、“现代化”等等词语,总是指向一个含义并不完全明确的代表“先进水平”的某个东西。就此而言,“现代设备管理”这个词组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但习惯或者说惰性,又总是使我们倾向于将现实状态中的设备管理,其改进的方向指向“现代”所代表的那个期望中的状态,而对这个状态到底是什么,却往往不知其详或不求其详,甚至宁可陷于“现代”的不确定意义造成的并不真实的期望窘境之中。
        实际上,如果抛开“现代”这个词的虚妄意义,而就设备管理本身应该如何发展去研讨的话,事情可能就简单很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业装备迅速向高技术及信息技术方向演变。这一演变趋势,使得设备管理领域一切具有高技术要素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无不以感知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甚至可以说,尽管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设备综合工程学出现以来的40年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但如何将既有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不断变化的技术工具(手段)相结合,在结合中去拓展设备管理的视野和技术应用的深度,却是设备管理业界万变不离其宗的努力方向。
        最新的趋势是,在综合应用传感器等数据信息感知采集技术、物联网及移动计算技术基础上,通过对设备运行及有关功能、性能、工艺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网络传递、全方位集成和远程专家分析,达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基于运行状态技术分析,智能化地发出维护维修作业指令等。
        如果说,一定要使用“现代”这个词语来描述设备管理的未来方向的话,智能监控和智能维护,就是这样的方向。
实际上,要回答和理解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理念及其内容是什么,应对设备管理及维修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及其产生背景,有清晰的了解。
        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并且是由有经验的操作工人自行修复,这就是事后维修;后来维修与生产分离,进入专业化维修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后,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上的损失已不容忽视时,在1925年前后美国人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的概念,设备管理开始进人防止故障、减少损失的预防维修阶段。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出“生产维修”理念,目的是,(1)通过全面减少和消除生产现场4M( Machine机器、Material物料、Man人力、Method管理及程序)方面的损失(4M×6大损失 = 24大浪费),和(2)现场作业改进,将生产系统的效率提高到极限水平。可以说,通用电器公司的生产维修体制,是从生产效率极限化的角度,将设备维修业务作为生产组织管理的一个有机部分去理解,这一生产维修体制,1960年代引入日本。1971年,原日本设备管理协会的中岛清一等人借用“生产维修”概念,建立了日本式的TPM(全员生产维修)后,“生产维修”一词才始为设备管理的专用概念。这一改造,实际上已与通用电气公司的“生产维修”理念相去甚远了。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提出了设备管理后勤工程学观点。它从“后勤支援”的要求出发,强调对武器装备(设备)的系统管理,特别是提出了以最小化武器装备维持费用与设计及购置费用为目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因为平衡寿命周期费用合理的两项重要因素,是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要降低维持费用,需要较优的可维修性和可靠性,而可维修性和可靠性是由设计及制造决定的,所以,如何平衡设计及制造费用和维持费用的关系,就成为装备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后勤工程学的提出,使设备管理从传统的以维修为主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
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开始复杂化起来。背景是设备的复杂化。
        197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倡议状态检修 (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也叫预知性维修 (PDM,Predictive Diagnostic Maintenance)。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当前的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状态监测手段,诊断设备健康状况,从而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或最佳检修时机。其方法是:以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达到对设备状态的良好把握,从而使设备的维修达到最佳效果。
        在后期工程学的启示下,英国的丹尼斯·帕克斯于1971年提出,要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的目标,应以设备的一生而不是其中一个环节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综合运用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控制、价值工程等管理方法,对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装、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组织、财务等多方面的系统化管理。这便是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出现,代表着设备管理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由经验管理进入科学化管理阶段。此后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发展,主要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宽和拓深应用的领域,尤其是大量应用可靠性分析及评测技术,对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评价和分析。这样的管理方式,可称作以可靠性为主的管理。
        近10年来,由于建立在技术物化基础上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或流程、乃至以产品制造为目的构建的技术系统,成为制造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且技术装备或技术系统,正变得日益复杂、日益精致、日益庞大、日益智能化,设备管理开始转向更为综合及系统化的以其运行价值为主要管理目标的方向。这一新的趋势,可称作以价值为目标的综合管控管理。建立这一管控体系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被称作设备资产综合管控体系(ACCM)。
        以价值为核心的综合管控的主要理念和方法是,通过设备管理价值链的建立,将设备管理的经济价值和设备运行价值(以财务目标、生产目标、流程效能目标、学习与成长目标来表达)分解到主要管理要素,从而确立设备资产管理要素与价值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工作定位及其管理目标明晰化,实现从下到上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设备资产综合管控体系的构建。
上一篇:影响ERP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果模型—上线后的视角    下一篇:ACCM理论及其框架设计 【关闭】
粤ICP备05009780号   主办单位:广东中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09-2012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