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连港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技术体系、Java开发工具、企业级的Oral0g数据库及Oraclel0g应用服务器,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预算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商务管理、资产管理、专项管理、运行管理、机械配工与作业管理、能源管理、备件管理、报表管理、科技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管理、设备档案等,实现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项目、备件、能源、科技科协等管理一体化,满足集团及二级公司的多级管理要求。系统目前应用于集团技术工程部及其下属28家单位。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作用
1、项目背景
改制后的大连港集团已逐步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随着大连港集团机构、职能、管理的调整,借助信息化工具整合设备、设施、能源、科技、计量管理工作流程,不仅是技术工程部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与相关部室、基层公司信息交互的需要,也是适应集团“两个转变”后的经营管理体制的需要。开发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大连港计算机信息管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要的。同时,在大连港计算机信息管理工程总体通过交通部验收后,生产经营、物资、财务等系统的管理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网上数据信息交换已具备条件。
由于目前在用的各个应用系统都采用了关系型数据库开发,这样就从最底层即数据库层次上支持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利用这种数据交换技术,不同软件系统的数据可以在一次性输入的情况下,只要有需要就能够在软件系统中集中展现给操作人员,可以在大大降低有关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数据准确度。
在此背景下,以集团技术工程部为主体,从2004年8月开始,正式立项启动“大连港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项目,历时近2年,于2006年顺利通过集团验收。
2、体系结构
技术工程部的工作涉及到集团各个下属单位,有关的工作人员非常多,采用传统的C/S软件技术体系。由于客户端非常多将导致软件系统的维护成本过高而缺乏实用价值。采用先进且成熟的B/S技术体系开发的应用系统,在客户端零维护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局域网内部的操作人员经过授权后就可以使用,系统所有的维护主要集中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目前,商业级的应用服务器可以支持并发用户超过500人使用B/S的应用软件,这种服务器完全能够满足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潜在使用人员对应用服务器资源的要求。采用企业级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可以支持数据文件超过2TB的数据,完全能够满足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本项目软件采用先进且成熟的B/S技术体系,使用主流的Java开发语言,构建出一个多层架构的应用系统,利用广州正泰公司的开发平台实现系统工作流程配置、系统业务框架定义、系统报表定义以及系统业务逻辑组件;应用服务器采用0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l0g,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企业级的0racle 10g;系统的网络平台建立在大连港集团的局域网上,借助于集团的通讯光缆、主干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建立逻辑上独立的、覆盖全集团范围的技术工程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成熟的MVC(Model、View、Control)架构(见图1),能够将系统的视图(表现样式)和业务逻辑分离,这样就能将经常变化的表现样式和很少变化的业务逻辑分开管理,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业务逻辑层根据各自服务对象分成不同的组件,使用这些组件可以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页面操作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到控制器(Control),控制器根据请求的类型调用业务逻辑(Model)组件,业务逻辑组件根据传入的参数完成业务处理后,将结果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的结果调用视图(View),显示处理后的结果(见图2)。

所有的页面操作都要经过控制器分配给不同的业务逻辑组件,利用广州正泰公司的开发平台,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事件注册就可以改变系统的行为。这种模式给软件的升级和扩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企业的工作流程随着需要会不断调整、不断优化,这样对“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该系统要能够随着实际工作流程的调整而调整对应的软件工作流程,但是软件本身不能做大的改动;软件应该能够给工作流程的调整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以便工作流程的再造和优化。
3、系统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预算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商务管理、资产管理、专项管理、运行管理、机械配工与作业管理、能源管理、备件管理、报表管理、科技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管理、设备档案等。
1)项目预算管理 是根据前期、基建、技改、更新、购置、大修、维护、科技及其他的项目分类管理的要求,按照申请、上报、审批、下达、分解、实施直至完成的流程,进行相应的信息登记、控制及流转,通过数据分类权限实现分级管理,在符合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的节点进行数据的录入,完整记录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同时,针对不同类别项目的特点,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和输出,生成各类项目的相关报表。该模块已在全港投入使用,目前用户可通过系统上报各投资项目,可查询项目所处的工作环节及执行情况。
2)设备维护管理 主要是实现设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功能。按照装卸机械、船舶、机车、工程机械及运输设备、港口设施分类进行保养和维修管理,包括维修计划、维修申请、工作要求、维修执行过程记录、维修材料、维修验收等内容的登记,提供维修周期维护管理相关的技术信息及维修预警功能。作为项目预算管理的一部分,集团投资的维护项目及以二级公司管理为主的维护项目,均纳入集团年度预算进行管理。该模块目前主要在杂货码头公司、散粮码头公司稳定使用,记录原始维修数据。
3)商务管理 主要包括招投标、合同、付款等方面的事务管理,并对与技术工程管理相关的市场信息和供应商信息进行登记,供查询使用。商务事务与项目预算管理信息相互关联,从各个项目、计划中可以查阅相关的商务信息,从商务功能中也可以查阅相关的项目、计划情况。
4)资产管理 包括设备、设施的资产的基础管理及变动管理。通过财务资产导入工具,实现技术工程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实物管理与资产管理账目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资产的技术性管理和变动管理,既保证财务信息与技术工程部门的一致,又从设备、设施管理的要求出发,处理设备设施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财务的固定资产台帐管理之间的关系。对非资产的设备设施,也可建立相应的卡片,方便技术人员进行设备设施的统一管理。按照设备的型号和规格分类,建立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标准,供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查询。目前,该模块已在全部实施单位中使用,并按月进行动态数据更新。
5)专项管理 包括专业设备技术管理和特种设备管理,主要功能是建立设备设施技术专项卡片和台帐,对各种证书的检验检定进行有效管理,记录设备的检定信息,提供设备检定的预警管理功能等。
6)运行管理 主要实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检查管理,包括设备的故障、事故、完好检查等内容,设定单机运行考核标准,建立单机月度运行考核台帐,反应出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作为基于时间周期和产量的预防性维护、故障预测的重要依据。目前各实施单位均在使用该模块并结合资产更新、报表管理要求按月进行数据更新。
7)机械配工与作业管理 主要实现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内容,包括装卸设备的配工管理、作业票等,实时反映出设备的作业、维修、待时状况,为生产安排提供依据。目前该模块主要稳定运行在杂货公司、散粮公司部分具备条件的作业区。该部分数据为实时数据,能较清晰地查询到装卸机械当前的作业情况。
8)能源管理 主要是对各单位的水、电、煤、油、蒸汽消耗按照管理单位权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能源指标、能源计划及水、电、煤、油、蒸汽的实际消耗登记等,实现单位各部门对单机能源消耗的统计和分析,以及管理单位的汇总统计。
9)备件管理 主要是对技术工程部门管理的备件材料库进行管理,包括备件材料基本信息的建立和备件的入库、出库、库存帐管理,建立备件领用与设备维修保养之间的关联,生成备件材料消耗的汇总统计信息。
10)报表管理 主要包括设备运行维修统计报表、设备经济报表、辽宁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报表及能源报表。对系统已经建立的数据信息进行不同口径的汇总统计,按照单位和集团的要求分别生成相关报表。
11)科技管理 主要实现科技评定、科技专利、科技标准化、科协评定、科协工作的管理功能,建立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成果、科技论文、专业技术骨干专家库数据信息,以及单位和集团上报的相关工作统计表。
12)文档管理 主要包括一般文档管理和科技文档归档2部分,根据技术工程管理需要建立文档分类,实现文档的编辑、收取、发放、查阅功能;按照档案中心的归档要求对集团技术工程管理中的项目信息进行归档。
13)系统管理 主要实现基础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公告栏管理、业务流程图管理等功能。其中基础管理主要包括系统使用的基本信息代码,如设备设施类别、单位部门编码、设备维护级别等基础信息的维护和管理;用户管理包括角色定义、操作员注册管理,对系统用户进行授权维护和管理,目前系统的有效注册用户账号为208个,其中包括部分多人共用的账号;公告栏主要为系统管理员提供通知和公告消息的发布;业务流程图将技术工程系统涉及的业务流程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供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查阅。
14)设备档案 主要根据设备设施管理的要求对重点设备设施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档案信息,可按单位实时查询重点设备的资产卡片信息、技术性能参数、润滑标准、保养标准、大修标准、故障代码等静态信息,以及资产变动、故障记录、事故信息、维修和保养记录等动态管理信息内容,综合反映出设备设施的技术特性和运行维护信息,为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采集与分析、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分析设备的运行价值,以及设备改造与更新决策提供支持。
至今为止,在集团技术工程部及下属28家单位范围内,各单位部门结合各自的管理情况进行推广应用,不仅将使用技术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而且将其视为贯彻集团改革思路、提升管理水平、统一思想的过程。只有具备现代化的信息监控手段,才能真正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才能将职能下放而不是不管。
4、项目实施对业务管理的提升作用
4.1 规范业务管理流程
通过系统的过程建设,重新梳理了集团及各二级单位技术工程管理流程,对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规划,搭建起了技术工程信息管理平台,使技术工程管理的各类业务均可借助平台完成,能较完整地记录各类业务数据,使各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建立的代码体系、各类记录单据都有效地规范了基础管理工作,通过系统建设共绘制了业务流程图100余个,使各业务流程更加明晰。
4.2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树立信息共享观念
本系统的建设关系到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以使各类信息协调一致、实现共享,而通过系统建设,集成了相关信息,也为相关系统提供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4.3能有效地为各基层单位和集团的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系统建设,不仅收集原始数据,而且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目前系统导入、录入的各类业务数据主要包括资产记录14100多条、项目记录300多条、配工记录6 000多条、作业记录16700多条、维护和保养记录l 200多条等。
以单机设备档案为例,通过单体设备设施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备件使用记录、能源消耗记录等,能够提供单机成本消耗数据,系统会较为集中地体现以前设备零散的记录,如单机设备设施档案已具备这样的信息集中功能,其发生的各类信息都较完整地体现在单机档案上。集中式的资产管理模式使集团能对二级单位资产、技术工程预算进行查询,使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有了监控手段。
4.4系统建设推进一系列标准建设
通过系统建没,开始推动技术信息标准、科技标准以及维修、保养、润滑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在系统中将逐步建立起技术信息支持库,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同时也较完整地保留了大连港的技术信息资源,改变过去人员一走,技术资料就流失的状况。目前已建立技术标准110条、与其相应的技术性能参数记录3 900多条、完好检查标准20条、细目记录l l00条等,同时以图文资料的形式提供部分文档的查询。随着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标准信息将不断增加和完善。
4.5系统使用稳定后。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以设备设施卡片统计为例,能快速建立资产台帐,也便于查询资产情况,同时和财务数据同步,也实现了资产统计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各功能菜单都提供了另存数据的按钮,可将系统中的数据导出到系统之外,便于各类人员二次加工数据,灵活生成所需的报表格式。
通过对系统运行、维修、能源等基础数据的处理,自动生成各种单位报表和集团报表。
4.6加强了技术工程信息系统管理队伍的建设
通过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相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多次参加了设备管理思想和系统的操作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和掌握。
5、经验与教训
目前,系统总体上功能已基本满足用户需求,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还将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通过本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我们在收获工作成果的同时,也总结出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1)要重视项目规范化的管理。虽然在管理上纳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但理解深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管理力度,规范项目管理内容,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要求。
(2)进一步开阔视野,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满足用户提升管理、增进效益的需求。
(3)在实施过程中,用户的要求随着软件的应用不断地扩大,要掌握好属于本系统的尺度。
(4)要帮助和督促用户使用该系统,加强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5)软件人员要相对稳定,要加强对系统文档的管理。
6、发展方向
技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为适应目前的工作要求搭建了一个工作平台,扩展这个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工程部的管理水平:
(1)工程项目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资金控制、合同执行控制,强化工程项目中监理方的职能,不仅能够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总体控制,而且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这样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都可以提供完整的数据基础。
(2)强化工程项目和设备备件采购的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而且还是有效降低备件的库存节省大量的备件库存费用的途径;如果加上工程材料的管理,还能控制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物”的投入,从而使工程项目“物”的消耗更加科学、更加容易跟踪。
(3)结合大连港目前的状况,对本系统的所有费用都加上“成本单位”,可以方便地将本项目各个环节产生的费用分摊到实际的成本单位,使财务的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4)强化现场的工作,如班组维修活动,可以为现场工作班组的成本考核提供直接的数据依据。
(5)强化和财务系统的数据集成,使本系统能够为财务系统提供更加充分的数据,为集团的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6)根据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各种工作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